我要发发网

大健康时代:重医疗向重健康转变,医与药是两个产业但不可分家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9月8日,由清科集团、上海国际健康产业园联合举办的投资界沙龙活动在上海举行,本期的主题是“大健康时代,让我们释放洪荒之力”。那么,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增长点分布在哪里?眼下最火的创业项目如何看待政策和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巨潮之下,大健康企业又该如何摒弃浮华,着眼商业本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机构的几位大佬来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下现场精彩实录:

  上海国际健康产业园总经理黄健:专注于健康服务业

  大健康时代:重医疗向重健康转变,医与药是两个产业但不可分家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上海国际健康产业园的黄健。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园区,它位于嘉定新城,地处上海西北门户,服务于江苏和上海。我们当初定位做大健康很简单,因为我们这里不仅医疗资源丰富而且充满人文色彩、历史底蕴深厚,绿化率超过42%,是宜居宜业的创业乐土。

  园区主要定位在健康服务业,以健康科技企业和穿戴设备领域为重点,也包括健康养生、中医养生、医疗服务和康复理疗,目前园区已聚集了一百多家企业落户。我们园区不仅有交通优势,还帮园区企业配套了除办公以外的生活设施,如人才公寓。

  此外,为更好的帮助企业培养人才,2016年,园区申请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基地。现在开设了护理人员培训、安全员培训等课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培训了1000多人,给园区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我们还根据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研发,目前我们已成功提交了三项专项职业技能立项报告。

  在商务服务方面,除传统的企业注册服务外,我们还帮助企业家做社区推广,进行健康数据采集;我们也帮助企业做了很多对接的工作,整合到了一大批行业内的合作伙伴。我们做大健康产业,但我们更专注于健康服务业。

  中卫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李文罡: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无限可能

  大家都知道中央8月26号召开了一次会议,习大大亲自主持了会议,并做了一个指示,对过去的医改做了总结,也对将来整个中国的健康和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个前瞻性的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强调分级诊疗的优先发展,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卫生资源医药分家诊断外包,一部分的药品消费需求向零售药店去转移,这是非常明确的一个趋势。最近大家都可以看到有很多处方外流的情况,已经在现在的医院当中体现出来。为了实现医改目标,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条件,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包括公立医院的改制。

  健康融入了所有的政策,习大大提出来说要把健康融入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当中,医疗社会资源都应该向健康领域倾斜。重医疗向重健康转变,健康的概念其实远远超过了我们现在公立医院所为大家提供的服务,而是向整个医疗前端和后端去延展,进一步扩大了整个健康市场的领域。

  最近有一个商业保险公司的数字,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我们国家商业保险的覆盖率不到2%。近几年来,商业保险的市场成长正在以每年100%到120%的速度在成长,我们可以看到将来大病保险有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并且会越来越多地覆盖到我们城乡居民。

  对于资本来说,我们要看这个市场,二级市场也是我们一个风向标,国家政府政策给了这么多机会,往这个方向去引导。对于二级市场来说我们怎么样分析?一级市场也是二级市场要去退出的一个渠道。沪深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有200多家,这200多家50%以上都是制药企业,生物制品只有35家,还有医疗器械31家,医疗服务的只有5家。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去看,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可以作为一个重点。

  医疗服务非常热,其中专科的医疗服务最适合民营资本进入。此外,精准医疗跟我们健康中国,人口大数据这些都是密切相关的。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也会为我们大数据提供一个动态的信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则为我们现在医疗大数据提供了一个非常至关重要的工具,使得数据互通互联,同时把动态数据及时反映到医疗大数据当中。

  解码DNACEO潘加奎:基因测序,解码生命奥秘

  基因测序确实在这两年里面非常火热,处于投资的风口浪尖上。从医疗到健康,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很多的场景当中都可以用上基因的数据。我们国家最近这两年精准医疗很火热,2015年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这个概念,对业内,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助推作用。国内同样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这个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进步,检测的成本、效率、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每年保守估计是30%,甚至于更多。产业这边的公司也不停地涌现,平均每三天就会有一家新的公司诞生。

  基因检测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上游:设备产商、试剂厂商、耗材厂商;中游:医学检验所、生物公司、生信公司;下游: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美容院、健身房、药店、保险公司。不管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有一大部分公司参与其中,中游公司是每三天诞生一家基因诊断公司,大部分都在中游,相对来说门槛低一些,不过中游公司也比较倒霉,基本上给上游和下游打工。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VC,越来越多的资源,会朝这个行业里面走,我们相信未来这个行业里面会出现非常多的,伟大的公司会诞生。

  夕悦颐养董事总经理杨云峰:养老服务中的大健康思维

  在2050年,上海就迎来了整个老龄化的高峰,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40%。老龄化的进程带来了服务上的跟进。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被放在养老机构养老,这是上海9073的格局。那我们社区能做什么?我们在社区里面做老人团体的建设。

  从支付上来讲,我们现在可能会有政府主导的长期照护保险,也会有商业公司配套出台的照护保险,我们非常期待,如果这两块都做出来,对中国养老市场是真正繁荣开始的阶段。

  关于商业模型,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一方面是跟政府展开一些合作,另外一方面,我们做完全市场化的一个探索,因为养老这个行业是一个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同时它也是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包括现在我们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所有这样一些机构,都不能够合并报表,因为属于非盈利的。

  在精彩主题演讲之后,清科资本副总裁郑建飞主持了一场围绕“大健康产业”的圆桌论坛,以下为部分精彩实录:

  元朔医疗CEO陆备文

  我本身也是医生,2009年开始创业。上海民营的中医医疗总共才72家,有一半以上是中医大的教授和一些退休的医生自己做的,所以中医很难标准化。中医现在炙手可热,高端的养生会所在抢,民营医疗也在抢。

  标准化是针对某些疾病的有效产品,针对某些症状我们可培训的一些手法,要么这个技术我们能够培训得出来,要么这个产品主要核心技术在我们这里,我们治疗率是比较高的,我们往后的发展逐渐开始摆脱对医生专家的依赖,如果都是医生专家衍生出来的,是没有办法复制和大规模运行的。

  一开始要定好要走的路,我们有标准化的药品和标准化的服务,是能够治疗标的的疾病,同时根据这些疾病症状来展开。相对来讲。医生在我们这部分影响力,符号化的模式上会小一些。我们门诊三年前就已经用到基因检测了,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首席运营官、董事 董法廷

  现在医生集团有点杂草丛生,无论是大医生、小医生,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有点乱。医生集团出现了以后,生态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我们实际上没有可寻的路子,所以我们一直是在探索政策的边缘,我们要探索和公办医院合作的心态,又想跟你合作,又怕跟你合作,我们医生想出来又不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种心态,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找一种微妙的平衡,找一种模式,探索出一个好的经验。

  在三甲医院里,有很多的问题解决不了。民营医院的体制首先是灵活的,而且也是想做一些事情的。民营医院从无到有,到后面慢慢有一些门诊量都上来了。但是民营医院存在一个问题,有些时候有独立的思想,不是医生完全说了算的。

  我觉得医疗的改革核心还是医生,革命有时候需要从外面打破,我们也在聚集一个洪荒之力,争取壁垒拿到,能够促进医改,希望老百姓能够更早地享受到好的医疗,而且别在医疗当中纠结。

  安捷力总裁张东

  医药的数据大家都知道,大家关注医疗、关注医药研发,关注流通,流通这两年一个完整的案例,今年基本上算是失败的,BAT投了50亿人民币,经过两年多把这个项目关闭了。

  我们不太认同电商是未来中国医药零售或者消费市场的主体,我们认为未来的主要市场是在零售药业,而且经销商和药店是不会被消灭掉的,所以中国医药行业的互联网,是“+互联网”,不是“互联网+”。

  药品从生产厂家,一直到消费者,这个生态圈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跟现在大家绝大部分人认为的,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解决这个药品,为什么解决不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全国50多家B2C,三类药品平台可以卖的药,2015年占市场销售额只做到千分之三。

  医疗服务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己未来创业的过程,主要还是医疗资源规模化、标准化、医疗资源核心和医生的时间。医疗问题的解决更多依赖市场的力量,现在主要跟掌控绝对控制权的政府的力量相关。当然还有一个技术力量的创新,包括穿戴设备等。

  医药这个行业,这几方力量其实不一样,现在主导是市场。中国的药品销售市场是一个完整的市场,不像医疗,医疗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而医药是一个非常大的完整的市场。

  其实现在医生集团也在思考未来的盈利模式,中国整个从药品的生产流通零售,到医院整个政府的医保,我们可以看其利润水平。药厂的利润水平,外资药厂高一点,内资药厂低一点,基本上利用率在20%到30%,也就是做一百块钱的生意,有二百块钱的利润。国药控股300多家子公司,一年2600亿的流水。

  在中国现有的状态下,大家是在找利益的平衡点,但这个时间窗口可能会比较长,市场反映已经反映出来,我个人还是比较谨慎乐观。控费这件事情还是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妞诺科技CEO戴珅懿

  我们今年成长比较快,得到了两轮融资,下一轮马上要启动。最近我觉得脑电口的发展是很快的,陆陆续续很多同行在成长,尤其在脑科学领域,我觉得这两年国家,或者是任何的行业都在聚拢。另外,脑科学行业技术壁垒相对而言会比较高。最近人工智能也非常热,也许是集中在一个流派,但脑科领域或脑电领域在近期还是会有一个大发展。

  医生的刚需在于业务繁忙的基础上的科研支持,比如,很多脑电医师、主治医师有大量繁重的临床药品,很多手上数据全部沉在硬盘里面,他们没有精力去整理数据。

  医疗仪器行业壁垒很高,水很深,大型的医疗仪器商,把整个医疗仪器利润拔得非常高。市县级的医院,要真正走分级诊疗,问题在于医生和设备的缺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大健康时代:重医疗向重健康转变,医与药是两个产业但不可分家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