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中医”成为医疗行业中的热门领域,但是由于中医的治疗效果难量化、中医师收入低,中医行业的发展又存在着诸多局限。究竟什么样的中医创业项目能够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在7月1日动脉网举办的“互联网+中医药产业论坛”上,来自北京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陆刚、蓝驰创投合伙人朱天宇、中京科投董事会秘书郑伟分别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陆刚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面临着四大家族的控制,分别是:大三甲、大主任、大药厂、大社保。移动医疗并不是解决行业痛点的万能良药,相反现在要撕掉移动医疗的标签,把医疗新服务作为关注的重点。由于中医不需要设备与成药,围墙相对较低,加之消费升级与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中医在基层医疗中有天然优势。
朱天宇认为,如今的中医行业与20年前的互联网行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在医疗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治疗效果缺乏数据支撑。中医领域的创业者需要从行业的薄弱环节借势。目前三甲医院成为医疗行业中的坚固堡垒,改革难以推行,期待中医称为破局的起点。而资本寻找的正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创业者。
郑伟认为,社区中医院可以和三甲中医院形成利益捆绑,实现双向转诊,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与中医专家收入。利用中医治未病、治慢病的特点把健康管理放在基层的社区基层门诊。
下付演讲全文:
陆刚 联想之星合伙人
演讲主题:资本市场青睐什么样的中医药创业企业
大家知道新医改启动之后大家抱有很大的热情,因为医疗里面问题非常多,大家希望借助新的医改带来很多的产业变化。所以有一拨公司赌政策红利,赌的有点狠。但是中国的特色,中国是在改革中间前进的国家,医疗和教育是两个最后的堡垒。医疗这个堡垒其实又非常顽固,上面有政策,其实就遭遇到下面有对策。好些公司在这个时候,其实赌注下太多,遭遇到上有政策兴冲冲奔去了,力度很猛,但是下有对策,发现执行过程中间推进往往不那么快。
资本大潮的时候替VC烧钱完全通的,你能圈多少医生、圈多少患者,不需要盈利,VC就愿意投钱。但是VC也是有耐性的,或者耐性不是那么足,所以到今天的话盈利模式不是特别清楚,大家都在说你闭环是什么,出口是什么,能不能做成闭环。所以这种情况下各大领先企业纷纷被迫做闭环,我们鼓励做这些闭环。这时候离钱太远的公司,也不可避免的很快冻死。经过这拨浪潮很多创业者会想到,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到底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对于创业公司的战略节奏来说,得把握好战略节奏,但是要确立一个思想。医疗面临四大家族控制,第一大是大三甲;第二大叫大主任,就是科室里面,他们的势力还是很大的;第三大叫大药厂,药厂其实在背后以药养医,他们是实际重要的支付方在代为支付一些费用;第四叫大社保,不是说大保险,是大社保,因为社保医保独大,这是很重要的支付方,在支付效果上面并不足,需要一些像泰康一样这样的商业保险迅速加大比重。这是一场持久战,想要改变,在这个领域里面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才可以改变,我们当时提到不要把长跑当短跑,这是持久战。我们去年和动脉网的会议上作为一个重要的观点和大家分享出来,希望大家把握住这个节奏。
移动互联并不是解决痛点的一个万用良药,对于这一个联想之星就重新做了一个定义,也和我们理解有关系,我们说我们不会再提特别多的移动医疗,我们会提医疗新服务,就是把服务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点,这是针对一些问题,而医疗新服务是和以前老的生态服务区别开来,用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新的技术服务方式解决这个行业痛点。现在移动互联成为中间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成为大家一定要贴标签,还是把标签撕掉跳出这个问题,这么一个维度看得更加全面一些。
中医不依赖于设备和成药,就造成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围墙没有那么高,其实中医市场化就相对比较容易做,这是比较好的事情。而对于患者的就医路径来说,我刚才说消费升级对于中医是一大利好,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文化已经在回归,加上老龄化,对中医有更高的接受度。高频在中医是有基础的。最后就是增量市场,在大的三甲里面干不过它们,但是在基层里面中医有用的,因为中医的辩证思维疗法,核心就是全科,天然就有这种属性,最后在基层的市场上面可以看到为什么其实去年到今年,大家投中医诊所比较多,底层的增量市场有天然的优势。我分享的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朱天宇 蓝驰创投合伙人
演讲主题:中医药项目的资本现状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我更多想从我自己对中医浅显的理解,加上我做投资的角度,从我的角度分享我们找什么样的创业者,我们看到中医创业领域真正的机会可能在什么地方。自己了解过程中其实也发现,确实存在中医实际的治疗效果,是不是能让所有人信服,这个问题到现在整个行业里还没有被充分解决。中医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治疗辩证过程,到现在来讲都是像一个迷一样,缺少一个数据。我也发现在中医大家辩论到最后,其实不光是实际效果、事实证据、理性逻辑链条,其实后来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世界观、认知体系的碰撞。这套认知体系以中国文明为代表存在了这么多年,我到现在也不能有这个解释,这两个体系就不是互相包含,而是互相独立。中医这个行业有一个大的前提背景,整个中医行业的话语权处在相对弱势,怎么真正改变这个事,其实是靠疗效说话的。所以我就直接抛出我的结论,我们正在寻找真正解决本质问题的创业者。
因为我自己是互联网从业15年以上的,跟着互联网行业成长起来的,我觉得其实中医这个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互联网在15年前、20年前处的行业发展机遇有很多相近之处,如果你能体会到这里面的区别,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创业者确实可以获得更多的怎么借势,从行业的薄弱环节去切市场,找到借势、借力的地方。互联网由于它的特性,它是直接2C,渠道非常短,必须要赢得消费者的心。能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决定了商业模式的议价能力。现在,三甲医院已经成为一个顽固的堡垒,其实政策也推不动,自下而上的方式也推不动,中医这块能不能成为破局起点也非常值得期待。非常感谢大家,希望有这样的初衷、有这样的思考,有这样问题解决和执行能力的创业者能够过来一起找我们,我们愿意和你一起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既定的模式出发,一起从问题出发,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谢谢大家!
郑伟 中京科投董事会秘书
演讲主题:传统中医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快速扩张?
大家好!中医馆可能是连锁的中医院或者中医门诊,我一律叫中医馆。我作为一个从业者看过去“十二五”期间中医医疗发展问题。中医科门诊总人次在全国门急诊总人次2005年占19%,09年增长到21%,2011年22.48%,2012年23.12%,2013年是24%,并且每年都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类执业医师数量,截至2014年底,中医类医师含助理医师39.8万人,2010年8.52万人,从业人员年复合增长率47.01%,说明人增长太多,医院增长太少。截至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次,中医类执业医师数39.8万人。如果按每周只休息一天来看,每年出诊300天算,每位中医医师平均接诊4.5人次每天。接近40万中医医师看的病人太少,收入很低,我们作为资本方、投资方或者创业者,要让这些医生把他们的中医临床治疗能力解放出来,让他们获得市场化认可收入。
我们应该可以怎么做,或者是我们创业者可以怎么进行切入,或者投资人怎么投。第一个要三甲公立中医院和社会医馆一起办,形成一个利益捆绑机制,社区患者就可以在社区中医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社区中医馆可以把疑难病、重症病人双向转诊给公立中医院,专家形成多点执业。第二个,对患者有什么价值,首诊进社区,在社区可以看三甲公立医院挂不到号的专家,一方面比较便捷,不用去三甲医院排队,提高就诊效率,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第三个,对中医专家提高其阳光收入,这个很重要,并且提高他工作效率。还有就是传承医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按劳分配,向专家学习,提供临床技能。
最后的结论,第一点,健康管理的本土化一定是中医治未病+中医治慢病。第二点,中医治未病+中医治慢病体系应该独立于三甲公立中医院,我们想调理一下肯定是我家在哪里就去那里调理。第三点,这个体系的载体一定是社区中医门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中医创业如何获资本青睐?
热门信息
阅读 (1650)
1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593)
2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507)
3 2016校招Android开发,一个非重本应届生的坎坷求职路阅读 (1281)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257)
5 做老板最高境界:谋局者,越清闲越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