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术如何进入消费市场,打造消费领域品牌?”“市场与技术如何结合?”“硬件创业与软件创业有何不一样?”
2月2日,在长江商学院首届科技创新和创业体验营上,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大疆无人机“孵化者”、机器与自动化领域专家李泽湘作为演讲嘉宾甫一上台,就引来现场观众的各种提问。
李泽湘衣着朴素,戴着一副旧的无框玻璃眼镜,出门时会单肩斜背一个旧红色双肩包,在人流中毫不显眼。但近20年来,他与香港科技大学师生组成一个引人瞩目的“学院派创业公司群体”,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孵化出了大疆、固高科技、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等优秀硬件科技创新公司。
在演讲结束后,李泽湘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李荣华
高校任教
为创业与投资打下基础
李泽湘1961出生于湖南省蓝山县,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上中南矿冶学院。1979年,他被公派赴美留学,先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完成了本、硕、博、博士后的学习。这段学习经历让其体悟到美国大学深厚的工程意识和创业文化,也观察到了当时创业中的不足。
在麻省理工学院,两名机器人科学界大人物让其印象深刻。一是创立了波士顿动力的马克·拉博特教授,另一位是创立iRobot公司的罗德尼·布鲁克斯教授,二人的产品充满天才创意,但却无法量产,难以投入市场,这让李泽湘意识到科技产品市场转化的重要性。
1992年,李泽湘开始在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任教。如今,他已是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一度以大疆科技董事长闻名,同时是知名天使投资人,而这些工作都与其任教时打下的基础分不开。
李泽湘在校科研重点涉及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两个领域,工作主要包含四类:一是成立自动化技术中心搞科研,二是校企合作科研课题,三是组织机器人比赛和毕业设计,四是寻找机器人学中的统一的数学工具。
李泽湘回忆,一开始,自己上课也是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下面听,但兴趣不高。2003年有一个机器人比赛,香港有电视台来到学校找老师参加,只有李泽湘欣然接受。当时大部分学生想着出国深造,怕比赛影响学习成绩,而成绩一般、动手能力强的电子系本科生汪滔报名参加了比赛,这也让李泽湘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生们参加比赛所需的设备,很多是自主设计,刚好李泽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任教,经常来深圳工厂拿零部件,于是慢慢了解了珠三角的产业链情况,掌握了焊接等工程技术,也熟悉了市场需求。
此外,李泽湘认为,深圳当时的深港产学研基地与香港科技大学支持师生创业的政策,也对自己创业起到重要作用。
1996年—1997年,深圳为了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开始“借鸡生蛋”,设立专项基金和深港产学研基地,吸引来自北京、香港等名校的老师学生,到深圳将其研究成果商业化。李泽湘团队是最早加入深港产学研基地的团队,“这里为我起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没有深港产学研基地,我在香港科技大学创业,就会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们的错。”李泽湘强调,创业一定要紧密联系客户。
破格取才
助力大疆等企业腾飞
汪滔2003年参加了两次机器人大赛,分别获得香港冠军和亚太区第三,从此他自信心开始“爆棚”。其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但毕业设计仅仅得了一个C,刚刚及格,这让汪滔失去了去欧美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这时,看好他的李泽湘抛出了绣球,破格招收汪滔为硕士,研究方向就是飞控。在李泽湘支持下,2006年,26岁的汪滔与两位同学来到深圳,在车公庙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创办了大疆。
李泽湘介绍,大疆创业开始是做飞控的,主要面向发烧友卖核心部件,当时大疆发现很多客户买了飞控后又去买美国运动相机厂商GoPro的产品,再自己组装后玩航拍,但性能并不稳定,而真正航拍工具操作要求高,需要专业学习6个月时间。
于是,李泽湘、汪滔等人去硅谷找到GoPro老板,建议双方合作做一体化产品,大疆负责研发,GoPro来销售。“GoPro认为这个创意很好,到时利润分成,30%给大疆”。
李泽湘回忆,这样的分成比例,在那时其实很不错。跟欧美公司合作,包括富士康在内的珠三角地区企业很难有三成利润分成,但他与汪滔等人在楼下车库交流了之后,依然拒绝对方的要求,经过3个月努力,大疆首款航拍一体机精灵1代横空出世。
“当时大疆面临很大压力。”李泽湘说,“我们后来找到了为GoPro做设计、生产的公司,询问其为何不自己做品牌,对方说代工已经在他们血液里了,之前曾试图做品牌但不成功,只好回到做代工的轨道。”
研发一体机后,市场推广怎么办?李泽湘回忆,当时大疆找了一家深圳知名投资公司,对方不感兴趣。
李泽湘又找到红杉国际主席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此后,大疆的故事众所周知。迈克尔·莫里茨在他的文章里将大疆精灵2代比作飞行着的Apple II,而该产品还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技产品。
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创业团体逐渐崛起,不光是大疆,还有固高、李群、逸动等。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曾接受李泽湘的机器人学研究理念。李泽湘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机器人学研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模型,数十年来他一直在孜孜寻找统一的数学工具和模型,这些数学工具和模型体现在“学院派创业公司”的产品里面,也是他们与珠三角传统山寨企业本质不同之处。
抓住机遇
推动创业孵化器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李泽湘认为,大疆等“学院派创业公司”的崛起,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科研与供应链融合优势,该优势“非常非常了不起,怎么说都不为过。外面说这里(粤港澳大湾区)是the hollywood of makers(创客好莱坞)。”
在李泽湘看来,一个制造业产品从0到1的时间(0是研发开端,1是可以量产),粤港澳大湾区比美国等地区要快10倍,成本却是1/10。
“现在你有一个好idea(创意),一个月后全世界都知道,所以这取决于你的迭代速度和成本。”李泽湘坦言,他去过以色列、硅谷、波士顿等地,“他们的工程师非常了不起,但是迭代过程太慢了,没有像中国科技公司那样快速学习,在市场不断迭代。”
但实际上,研发和市场阶段的不断迭代,对初创企业也带来非同寻常的挑战。
“创业难,大学生创业更难,大学生硬件创业难上加难,硬件创业难就难在产品需要无数次升级迭代,技术要求和资金成本格外高。”李泽湘说。
《快速迭代》是他重点推荐的一本书。他说,硬件创业公司一个技术完善需要四五年,进入市场后还需要不断迭代,英国戴森(Dyson)公司第一款产品迭代了5134次,“这对小公司是致命的”。
李泽湘与其他人开始思考,这些硬件创业企业可不可以系统化、规模化发展?在政府及投资机构的支持下,李泽湘等人在松山湖组建了机器人基地。
3年不到,现在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有了近40个团队,招的创业团队都是大学生,近八成企业正在向上发展。后来李泽湘又把模式输出到香港,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等成立了“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同时,在湖南大学附近打造了一个机器人孵化平台。
李泽湘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目前他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依然占大头,而创业孵化工作也越做越大。现在团队正在与深圳前海接洽,希望在这里也成立一个硬件创业孵化平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专访大疆无人机孵化者李泽湘 学院派创业公司如何崛起
热门信息
阅读 (1650)
1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593)
2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507)
3 2016校招Android开发,一个非重本应届生的坎坷求职路阅读 (1281)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257)
5 做老板最高境界:谋局者,越清闲越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