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是中国又一次高压的去杠杆开局之年。
过去180天,发生了几个很有意思的大事。
今天,白富美的摩拜单车委身美团财团,中国最原创的创业故事,进入「垃圾时间」。
一个月前,滴滴吃掉快的后的网约车独家美食,在众声指责中,也迎来了最外行的对手,携程,美团,高德等等,开始抢食网约车市场。
再数月前,高达300亿美金估值的今日头条,展开了一系列横向并购,收购了抖音、小火山以及海外短视频社交,连腾讯递上来的示好,都十分爱答不理。
事情正在起变化,这是为什么?
答案是,虽然每个孤立的合作并购案例背后,有着各自的独特逻辑,但是不可否认,都有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在主导着、约束着这些表面现象。
它们有一个巨大的背景公约数。那就是:互联网的流量故事已经接近到达上限,互联网企业估值,最擅长用来讲故事的内容不足了,一场互联网的大决战正在到来,赶在摧毁力量之前,大家必须合纵连横,抱团取暖。
这个问题,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还能硬撑。但是,随着今年整体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趋于紧张,恶化了互联网公司讲故事的环境,现在不得不快速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应对。
下面,分两个原因,来谈谈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
这两个原因,一个与互联网公司估值的模式本质有关,另一个,则与资金层面的变化有关。
第一点,互联网估值的本质,有两个重要指标。其一,用户量的增长;其二,用户留存在平台上的使用时间。
这是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模型,也就是说罗胖子所说的时间的战争。
我们看到,随着中国多年的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跑马圈地,也诞生了很多个五亿级、十亿级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相对于中国的总人口,互联网人口数量发展到这个程度,可以说用户量几乎到达上限,毕竟很多移动互联网平台都已经到三四五线城市下沉完毕。再发展下去,空间有限,你总不能不管老人小孩,都要把他迅速培养成互联网用户,这也不太现实,也不符合中国国情。
那么,流量故事讲完,现在就只能开始讲另外一个故事,用户使用平台的时长的故事。
要做到这一点,各大互联网巨头都要通过收购、联合等方式,来增加自身平台的业务应用场景,让客户留存在自己平台上的时间变长。
这就是巨头们最近买买买、或者幕后撮合大交易的底层逻辑。
第二个原因,就是资金的全面收紧。
互联网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科技故事,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金融故事。互联网产业的背后,都是大量资本的烧钱。一个互联网公司短短两三年,从无到有,到估值数百亿元,在本质上,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资金过剩,而且缺乏很好的去处。
比如,在北京,大量的企业总部与国库所在地,各种资本泛滥,而制造业并不是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在这种情况下,钱是不会进入北京制造业的,早期,钱还可以进入各种红木,古玩,收藏品市场,但是,这些领域本身容量很小,可以容纳的资金有限,如果容纳的钱过多,资产价格就会急剧暴涨,反而让投资变得更加不安全。
因此,大体量的资金,要么进入海洋一样的吸金大户房地产,要么就进入所谓的「可能性」生意,此处特指互联网。
有很多人会问,现在,医疗,养老,教育是非常大的痛点,人民群众苦之久矣,这些资金为什么不愿意进入医疗、养老这些刚性需求的行业呢?
答案是,在这些领域,监管严格,阻力巨大,技术壁垒很强。
比如,拿医院为例,中国很多医院已经是半市场化的了,郑州第一附属医院,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医院,一年可以做几万个手术,一天门诊量就可以达到2万人次,一年可以创造出160亿元的营业额。
在这个领域,既得利益群体太强大,专业门槛过高。同时,医院也有很多市场化的精英,一个个院长的脑子不要太好,而且,医保体系十分复杂,还有各种各样的价格管制,都构成了新资金进入的障碍。
资本不喜欢听这么复杂的故事,除非你有特别牛逼的背景。而互联网不一样,之前没有太多的利益群体,国有企业也不知道如何管理。所以才有成长空间,互联网是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这也是中国民企崛起的共同之路。
我们拿杭州举个例子。2009年以后,浙商体系其实是走向衰弱的。他们不愿意再干实体经济,但是资金没有去处,那么,就在杭州搞互联网,以及炒房。
这是阿里系早年的强大融资来源。阿里之所以可以不断地烧钱,就因为阿里的故事他们听的明白,无非就是把浙江遍地都是的批发市场搬到网上去。至于阿里做大以后,它背后的融资来源就换成了各种外国的投资机构,上市之后就更国际化了。
杭州被认为是互联网经济很发达的城市标杆。那么,杭州大量的互联网创业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一群程序员就能有那么多钱?其实,很多浙江民资投资了这些程序员群体,是它们在阿里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光看人才,杭州的IT人才真的并不比中西部城市多太多,而西部三大城市的互联网程序员甚至比杭州更多。
这就矛盾了,为什么中西部没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钱烧,没有资本有胆量烧钱。
魔都上海为什么也没有全国知名的大互联网企业巨头呢?也很简单,因为大量的资金是本地国企与外企。
国企的投资纪律不允许烧钱,而且上海人民靠着黄浦江边的上交所,炒股票,放放贷款,就能够赚到很多快钱,为什么要去投资一个不确定性呢?
互联网企业的崛起,需要大量社会民营资本的钱,国企的资金天生保守,害怕国有资产流失,天然不是创业资本的好金主。
帝都有北方各路权贵富豪,杭州则有大量的江浙富人,深圳更不用说了,各种风险资本与香港资本,后者便宜的融资与地下钱庄,在深圳的创业潮中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因此,互联网天生就是金融,而且更偏重于民营资本。这就是互联网背后的钱的逻辑。
当年,帝都很多互联网公司,后面就是当年的山西煤老板。当他们不炒房了,就开始进入互联网风险资金市场,比如,最近火起来的这些快手,抖音之类的各种视频与直播平台,背后都有这些煤二代烧钱,要不然这些企业到哪里去融资呢?
做企业,首先就是融资。互联网企业天然具有风险性,银行是不会愿意投资的,因为按照它们传统的放贷纪律,必须要有抵押物。互联网除了团队与一个商业PPT,如何说服银行给自己放贷呢?
所以,互联网创业就要找那种胆子大的钱,这种钱肯定不是那种有严肃财务纪律的企业的钱。一般国企不敢投的,万一亏没有了,领导要承担责任。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本身创造价值并不多,加上国家提倡实体经济,开始去杠杆,脱虚入实,这就是曲终人散、前景不妙的前夜。
只要信贷宽松,资金宽松,这些企业就会很嗨皮,懒得接受巨头们的收购与开价,很多创业公司甚至看不上BAT的钱包,自己觉得自己很牛逼。
但是,当信贷全面收紧的时候,很多资产管理计划与信托渠道都被堵死后,这些新平台的日子就很难过了。这个时候,他们才愿意接受卖身。你日子如果过的很不错,怎么会接受卖身呢?
摩拜、OFO这些共享单车也是烧钱模式,就是看能烧出来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现在明显烧不动了。
因此,信贷收紧的结果,往往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倒下,最近在美国股市,科技股也在下跌,背后就是因为美国的资金也在收紧了。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脱虚向实。
浙江房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益于江浙资金,尤其是拿地的钱,多来源于江浙财团。但是,当浙江互联网经济崛起后,很多资金转向了互联网,不再专供房地产,一些本地房企的融资压力就出来了。
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互联互通的,底层逻辑就是钱的逻辑。
中国从去年开始进行强硬的去杠杆,就是要防止金融虚化,需要让资本流入能够创造现金流的行业。当信贷收紧,资金成本变高,互联网企业也都不淡定了,就得开始重组。我们最近目睹的这些合纵连横抱团取暖,与中国的金融去杠杆的时间表吻合,并不是一个很偶然的现象,它背后有深刻的商业逻辑在。
很多时候,创业热潮,不过是「便宜钱现象」而已,不要总觉得是这个国家的技术进步达到了某个爆发点,年轻人突然觉醒了一样。
当你把互联网不再当做一个基础设施行业,只当作一个像制造业、煤炭行业、房地产业一样的众多行业之一的时候,你对它就会有幻灭感,它一样要服从于经济规律,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也没有神迹,它也不是一个连上帝都宠幸的行业。在底层逻辑上,它也需要为金主制造价值,当资金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它也一样必须在谈判桌上,该服软服软。
当资金大潮褪去,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讲故事讲到听众寥寥的裸泳者。资金逻辑,不仅解释了过去这些发生在互联网领域的大事,也解释了过去很多房地产公司潮起潮落的命运变迁。
今年将是中国又一次高压的去杠杆开局之年,无论是土气的房地产开发商,还是油头粉面的互联网公司,在钱与金主面前,你们一律平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最近几起互联网大事背后的底层逻辑
热门信息
阅读 (1650)
1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593)
2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507)
3 2016校招Android开发,一个非重本应届生的坎坷求职路阅读 (1281)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257)
5 做老板最高境界:谋局者,越清闲越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