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一行两会一局”正式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是一份关于资管业务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资管业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必将为资管业务稳健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过去一段时间,金融管理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从弥补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效能入手,立足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开展情况和监管实践,着手起草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意见,并于2017年11月17日公布了征求意见稿。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资管新规。这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对规范资管业务、防控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
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由于跨越不同金融市场,具有通道性特征,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各个行业和市场交叉领域的矛盾较为集中,部分金融机构在开展资管业务过程中,还存在乱加杠杆、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问题,亟需出台相应指导意见,统一监管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发展。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资管新规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充分吸收了多方意见,考虑到金融市场的敏感性和外部性,在过渡期安排、产品净值化管理、非标准化债权投资、消除多层嵌套、统一杠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使新规更具有可操性。尤其是合理设置了过渡期,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比征求意见稿多了一年半,给予金融机构更充分的调整和转型时间。此外,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在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金融资产的同时,考虑到部分资产尚不具备以市值计量的条件,允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对资管产品,资管新规强调实行新老划断,区别对待:对于存量业务,给予一定的消化期和过渡期,对提前完成整改的给予激励;对于新增业务,按照新规进行规范,过渡期结束后进行全面规范。这进一步体现,金融管理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注重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坚决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具体而言,资管新规将“规范”作为核心主题词,将风险防范放在突出地位,主要体现在:
一是明确资管业务定义。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从定义看,私募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包括其中。这是首次对该业务进行界定。
二是推动业务回归本源。强调要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的功能,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要求的通道服务;明确资管产品只能投资一层资管产品,禁止多层嵌套。
三是提出具体监管要求。明确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要求,对投资非标准化债权提出限额管理、流动性管理等要求。要求做到每只资管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并规范资金池业务;合理确定资管产品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并明确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不得低于90天。
四是强调打破刚性兑付。应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等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资管产品以净值化管理模式替代之前的预期收益率模式,及时反映收益和风险。同时,提出可认定为刚性兑付的四种情形。此外,明确刚性兑付行为的惩处标准,并鼓励社会公众对刚性兑付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此外,资管新规还强化资本和准备金计提要求。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或者按照规定计量操作风险资本或相应风险资本准备。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因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违反资产管理产品协议、操作错误或者技术故障等给资产管理产品财产或者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上述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资管产品和服务加快转型,引导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促进资管业务更加规范健康,从长远看将利好资管行业发展。尤其是强调打破刚性兑付的相关安排,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必要性。但同时,这一系列监管要求的提出,对有关各方面带来不小的挑战,应充分利用近三年的过渡期,共同努力,协同推进。
当下,针对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带来的影响,要制定工作预案,进行充分准备和化解。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好“卖者尽责”,并加大投资者教育;社会各界要创造有利于刚性兑付打破的外部环境,做好应急预案;投资者对此要保持理性,做到“买者自负”。
3月28日,相关部门还印发了《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对P2P网贷等平台借助互联网开展资管业务等行为明确了整治要求。核心的要求就是持牌经营——无论是发行资管产品还是销售资管产品,必须持有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资管业务牌照或资管产品代销牌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颁发的许可、通过的备案,均不算金融牌照。
近年来,一些未持有金融牌照的平台依托互联网开展资管业务,其违法违规行为更多、隐蔽性更强。如果不对那些非持牌机构进行约束,允许它们继续非法违规经营,资管业务的乱象将得不到根治。所以在规范金融机构的同时,必须对互联网平台的资管业务进行规范。这也体现了金融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坚持“两手抓”方针,即一手抓正规金融机构,一手抓非持牌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金融监管全覆盖,不留死角和空白点,减少风险隐患滋生。
总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平台,无论是线上业务还是线下业务,规范资管业务,必须立足整个资管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更加公平的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管业务规范发展,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行百里者半九十”,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是一个重要的开始,但规范资管业务、防控金融风险的工作任重道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社会各界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努力,共同开创我国资管业务新时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这个100万亿的行业迎来了巨变,与每个人有关
热门信息
阅读 (1650)
1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593)
2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507)
3 2016校招Android开发,一个非重本应届生的坎坷求职路阅读 (1281)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257)
5 做老板最高境界:谋局者,越清闲越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