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发网

中国通信业10年纪事:最善变的市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也许,如今排队买iPhone4S的人,早已不记得当年叱咤风云的国产手机老大波导了。也许,在扎堆儿生产千元智能机的国产手机大佬的心目中,联发科的MTK系统再也引不起他们的半点儿兴趣。也许,如今的90后甚至从未听说过小灵通和BP机。

这些曾经承载了中国通信产业10年发展的标志性技术或产品,早已被尘封在历史深处。唯一不变的,只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

2002—2004年:手机的黄金时代

2001年,中国铁通的闯入打破了固话市场上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低廉的初装费为其赢得了大量客户,不甘示弱的中国电信则干脆取消了初装费。于是,固定电话开始走入千家万户。一年内,中国固话用户的数量就从1.75亿增加到了2.14亿。

那时候,有手机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但却不习惯用手机打电话。因为和一分钟六毛钱的手机话费比起来,固话显然便宜得多。人们常常是接到手机来电时马上挂断,然后用固话打回去。这个时期的手机更像寻呼机。于是,寻呼机开始慢慢被取代。

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量达1.2亿多,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时,中国的GSM网络和CDMA网络均已完善。对于这个年代的IT大佬来说,最赚钱的生意,就是做手机!

2001年,刚刚经历过VCD市场崩盘打击的夏新电子,等来了自己的机会。一个韩国的手机设计厂商,拿着一款尚未完成的半成品来到中国,他们接连和三个国产手机品牌的厂商接触,都没有达成合作,只有夏新,在这个半成品身上,看见了希望。时任夏新电子总裁的李晓忠看过设计后,毅然决定投资生产。

谁也没有想到,这款曾经被三家国产手机厂商抛弃的设计,竟然成了一个令人艳羡的“商业神话”。2001年12月,夏新A8推出,尽管3000元以上的售价比一些洋品牌还要贵,但并没有吓跑疯狂的买家们。

2001年,夏新电子的销售收入为10亿元;2002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6亿元。其中,手机业务的贡献达80%。

彼时,另一场造星运动正在一群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手中开展。2002年,凭借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网络普遍不好的情况下依然高质量的通话,波导手机赢得了市场。2003年,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波导手机销售337万台,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位居国内市场的第一位。

2003年,是国产手机的黄金时代,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5.7%,首次超过了国外品牌。波导、TCL、康佳三家企业进入了全行业产销前十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1.6%。波导手机产量达到了1175万台,销量超过了所有外资手机品牌,成为全行业第一。人们记住了一句口号:“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2003年,移动电话的用户数第一次超过了固定电话,前者为2.69亿人,后者为2.55亿人。

为了挽回市场,作为固话在移动领域的延伸产品,小灵通开始发力。2003年3月,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地区放号,正式冲破了之前的“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限制。同年9月,UT斯达康宣布,中国UT斯达康小灵通用户人数突破1500万大关。

而在刚刚发展起来的国产手机市场,一匹害群之马正在悄悄靠近。

2005—2007年:兴风作浪的山寨机

2004年,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CEO蔡明介,带着他的“交钥匙”(TurnKey)解决方案(即日后闻名业界的MTK系统,一份完整的手机产品解决方案),正式进入大陆市场。

这是一套成功地将当时所有的手机流行功能,如摄像头、MP3、手机电视、触摸屏等全部集成到了一个芯片上的系统。任何想做手机的企业,采购了这套方案后,只需加上一个简单的手机外壳,便可以将手机成品生产出来。

MTK系统出现之前,大陆企业想进入手机行业,必须跨过两个门槛:两亿元的资金门槛和较高的技术门槛。MTK系统出现之后,手机产业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

多年以后,蔡明介因为这套系统,有了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外号“山寨机之父”。

张驰(化名)在深圳华强北做了十年山寨机生意。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在深圳郊区,几乎一夜之间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手机作坊,周边产业也很红火,一通电话就可以叫来提供模具、印刷电路板以及各种服务的厂商上门服务。联发科的业务员非常尽职尽责,只要你买了他们的方案,他们甚至可以帮你培训研发工程师,并且免费对芯片进行更新换代。当时在深圳,做‘山寨机’的厂家不止一万家,上规模的有三四千家,十个人里面,至少五个是做手机的,另外五个是做相关周边产业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中国通信业10年纪事:最善变的市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