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京东股权众筹上线发布会上,CEO刘强东发起支持草根创业的“众创大学”;前不久,专注商业地产的前万科北京区域CEO毛大庆,也正建设将不动产和创业有机结合的孵化器;今年2月,意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南京“321人才计划”开始了2015年“双创计划”的申报工作……
“创业”二字早就从一个“勇敢的尝试”转变为热门的就业选择。融资流程、有哪些知名创业孵化器和天使投资人已成为创业前的必备知识,各种成功案例的分享也使流程愈发透明。而市面上众多新的网站和APP,各种新的服务和吸引眼球的软文使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应用为主的科技圈成了香饽饽。
身处北美,科技创业的风潮更是只涨不息,以Y Combinator为首的孵化器也持续培养出各类成功的创业公司。然而,作为一个科技创业公司的市场方向从业者,在研究各类小创业公司的背景以及行业趋势,也和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们交谈过后,发现在科技创业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盲点——在有了想法的冲动,熟知了如何运作,看透了身边的有利资源之前,草根创业者想要科技圈站稳脚跟,或者损失最小,必须要承认一些事实,看清现状。
1、你的想法不是一个好想法:只有活下来的才是想法。
很多初有创业想法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有了一个解决生活问题的想法,而且想到自己的技术又能够实现,便以为这是一个好想法,但其实还差的很远。当下有许多商业比赛,参赛者们能在其中挖掘和解释基本理念,分析市场。最后由专业人士从可行性到发展前景的角度决定获胜者,而它的核心,并不是简单评价好与不好,而是看其理念是否高效地投入市场。比如,在近期的美国休斯顿编程马拉松上,获得前几名的多是与现有资源相匹配的,如类似于二维码的声音控制码是源于Microsoft Azure开源项目,而二维码快速付费则与Ebay和Venmo相关。这样的项目往往并不是在解决生活中明显的问题,而只是对现有产品做出便捷的升级,具有较快的市场基础,而且因为基于行业主流,在进入市场之前就有了损失较小的退路。
2、你不是在和同行竞争:时代的方向和有限的资源决定了你的对手。
当下,已经很少有人在用PDA甚至电子词典,他们并不是被同行淘汰,而是在整个行业硬件一体化、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被并入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掌上电脑和电子词典虽然逐渐少了,但是在线办公和网络词典仍使用频繁,互联网化打败了可便携化。在科技整体转型的过程中,已经变成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互相淘汰。
不仅如此,科技创业公司在这样的问题上更加明显。同样有一个身边的例子,休斯顿在去年年底举办了“Startup Houston”的一项聚集创业者进行展示和融资的活动,在这里,无论是各行各业都要被拉上同一个平台被评价。最终,一个在线理发预定的平台获得了一百万美金的融资,而一些很能促进专业科技发展的公司结果却不尽人意。很简单的道理,现在促进生活便捷化的服务类应用越来越多,在投资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自然会选择符合市场趋势和需要的概念进行支持。而科技创业公司们所考虑到的必须得不仅仅是如何做出超越同行的创新,更需要将自己放到全行业上评价。
3、你的科技专业也可能成为障碍:科技再专业,也要受到不专业的考核;投资人并不一定专业,用户看到的技术也与你不同。
当把一项专业技术提升到一个更广的平台进行评价,在将专业翻译成科普语言的时难免会出现信息的损失。投资人很难对一项自己不确定的技术进行投资,他必须得全面了解并且理解到你的理念才能决定这对他是否有收益。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你的用户虽然可能是专业的使用者,但大部分也不是专业开发者。他们会以专业的眼光去衡量你的功能,但是不一定能够以专业的态度接受你的方式。
拿前一阵比较热门的“55度杯”举例,前期宣传中“摇一摇就能获得55度温水”的神秘概念吸引了不少眼球。却在去年年底受到了质疑和“解剖”。当时网络上大部分的声音是“55度杯”并不是如宣传那样只要倒水进去都能变55度,并且原理也很简单,央视最后也介入调查,表示只是“普通铝合金夹层中放置大量盐水”。于是杯子的神秘性被打破,因为和消费者期待的高科技相去甚远,差点演变成洛可可设计的一次信用危机。然而仔细想想,运用一些物理知识,如果有任何一个杯子可以随时让水的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到55度,又没有外接能源,从能量守恒的角度都是不可能的,必定要涉及其他的能量储存和转换。再者,即便是人们可以轻易地通过解剖杯子逆向发现其中的原理,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要做到将最后温度控制在55度,还要考虑瓶身设计整体重量和安全标准,都是倾注了大量的技术支持。所以关于这次时间,一档电视节目上曾有评论发声,当产品受到质疑的时候,不要先去道歉,因为这样做就是辜负了开发人员的心血。
如何将专业的产品背景转化为让受众信服的高科技,这也是每一个科技创业者需要面对的压力。
4、你很可能不会成为那20%:“二八定律”在科技行业并不奏效。
当人们在关注这个行业有多少崛起的团队,便不能忽略其中有多少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业“二八定律”在科技创业行业并不适用。就近年世界各地的大小机构的统计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的成活率只有2%左右。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统计,从2010年至2013年,创业公司基本会在最后一轮融资之后的20个月内倒闭。在所有失败的创业企业中,一半以上是融资小于1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融资达到2000万美金以上的占10%。从行业上看,70%是互联网企业,10%左右则为手机应用公司。报告还指出,对于大部分的科技创业公司,如果没有被Google、Microsoft、Yahoo等大公司收购,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注定是赤裸裸的死亡。而且科技行业的更新换代快和相比实体经济较低的成本,让这些公司们来的快去得也快,侥幸心理在这里难以立足。
5、市面上的帮助只能给你信心,并不是机会:创业孵化器不是慈善机构,大部分是在资源增值的基础上提供帮助。
草根创业的大风越刮越猛,行业大佬们让人们开始觉得即便我什么也没有,进入了那些孵化器,接受了培训也能够开出公司,有不错的收益——这样就大错特错了。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西方和国内创业模式的不同,西方主要是通过项目的筛选,集中高强度的培训推出创业团队,而国内是着重以政策优惠吸引人才,对前景的发展考虑较少。虽然现在的创业园中也有了较为成熟的创业培训,但是仍然只是基础的知识。而36Kr和果壳网的创业项目,虽然于西方的创业系统类似,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但也要经过层层筛选。所有这些都不能为一个毫无背景和缺少准备的团队进行高效的帮助。
另一方面,行业大佬们口中的支持草根创业也不是腰包做慈善,而是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例如近两年新闻不断的京东,从花边新闻到公司上市,还加大了在影视媒体的曝光率,前一阵又身陷电商信誉危机。它的“众创大学”从公关的角度来说,是提升企业形象的一次行动,增加曝光度,并且能够吸引到相关产业的合作。而作为商业地产商的毛大庆,在推出他新的以不动产功能多样集合的孵化器的同时,更是一次在孵化器内部拉取商机的好机会。他们对草根创业者的帮助一定是有的,至少给予了他们去尝试的自信,但是具体有多大,仍然取决于团队的概念和组成。
总之,琳琅满目的孵化器只能让本可以被孵化的想法更健康的走向成功,而不能将没有生命的石头变作一颗蛋。
6、失败的创业并不会让你显得经验丰富:科技创业不是冒险游戏。
创业的失败很可能不是成功之母。因为它失败的因素太多,当你以为自己是推广不到位,实际上可能是你的产品定位有问题;而你以为仅仅是后期财务出问题资金链供应不上,实际上是前期调研不全面,没有控制好成本。但是作为单枪匹马的创业团队,没有系统的分析和业界的建议,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很难总结出来的,也很难在之后的工作中正确地改进。
在科技创业中,与微商、开店等生意不同,因为产品是新兴的,大部分失败的原因前期的方向就没有把握好。因为没有同类产品的生存情况比较和竞争,创业者很难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客观的价值评估和前景探测,而在还没有亏损严重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自信地放手一搏。
可是对听者来说,失败就是失败,而创业失败就是胆子挺大,但是方向不对,能力不够。
所以,当很多人都在想如何让想法创业理念被成功孵化,去了解更多创业流程上的知识的时候,他们都跳过了很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行业。科技创业虽然看似成本低、门槛低、上升周期快,但是仍然存在着容易被人忽略的盲区。所以在所有准备之前,首先要问自己,你真的准备好要进入这个领域了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送给准创业者的六条忠告:别盲目往圈里跳
热门信息
阅读 (1650)
1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593)
2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507)
3 2016校招Android开发,一个非重本应届生的坎坷求职路阅读 (1281)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257)
5 做老板最高境界:谋局者,越清闲越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