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一场冰与火的考验,能够从激烈行业竞争中活下来的创业者不仅要有冲出第一步的勇气,还要有驾驭创业公司之船到达成功彼岸的智慧和定力。
那么对于汽车行业的创业者而言,如何获得在这个赛道的“智慧和定力”呢?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让汽车行业的创业者在这个赛道上少走弯路呢?
在GPLP近期举办的“寻找汽车行业的创业者”论坛上,汽车领域的创业者、投资人们汇聚一堂,各自分享了对于汽车行业创业的经验和想法。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在适应中保持高昂的斗志
每天都有许多创业公司生生死死,不管是融资能力弱的,还是融资能力强的,仿佛是生物界演变。世界上最后活下来的不是最大的物种,也不是最强的那个物种,而是适应最好的那个物种。创业者要对每个阶段的适应能力进行调整,前期可能是做大的团队,后期可能要有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比如政商关系等。
适应能力对创业者在每个阶段来讲,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调整,前期可能是做大团队,后期可能会有困难,创业者的成长速度很快,基本每半年见他一次,像变了个人一样。你可能要处理各种挑战,技术出身的人怎么做商业和政府关系。
从汽车创业方面来说,评估其模式有没有价值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第一,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模式,是不是提升了原有模式的效率。如果创业者做到这一点,公司一定有长远价值。第二,是不是给用户带来了不同的优质体验。两点都做到了,这就是万亿美金市场的机会。做到一点,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公司。如果都没做到,只是造了一个概念的项目,好像挺热闹了,过一阵这个项目就过去了。
还有对于汽车创业者而言,要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积极的情绪能够感染团队。以造车为例子,单就前面的研发方面讲,团队构成为80%的传统车厂和20%互联网厂商的人,这两个团队融合起来,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传统车厂可能觉得互联网厂商的人是疯子,而互联网厂商认为传统车厂怎么能这么想问题。没有积极的情绪进行很好的融合非常困难。
另外汽车创业者还要踏实、不急不躁。我认识一个汽车行业创业者,去年一年时间就只干了几件事:拆迁了四个自然村落,还有河流和小桥,通水通电。我问他,为什么每次见着你,你还能这么乐观、淡定,他讲了一句话,你对你做的事情远景想法的越透、想的越远,你今天反而能抛掉这些焦虑,踏实做眼前的事情。
最优秀的创业者和创始者,他对所从事的行业有非常深的洞见,但同时他又不是成天晃悠在外面。吃是一口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走的很踏实,前面即使会有无数的沟沟坎坎,见招拆招就好了。
最后对于创业者而言,公司高层愿景一致很重要。我们收集了一些调查访谈,发现一家公司 1000 人规模的时候,副总级别的人、总监级别的人,对当前的愿景一致的几乎没有。我们经常听到谈创始人的时候,这三人说的都不一样。但如果现在一个上千人的公司,明年到两千人的公司,上上下下对企业的愿景想的都很清楚,这个公司一定差不了。
华金资本董事总经理苏航:“善变”与“不变”都要有正确的坚持
今天创业者和投资者共聚一堂,可能这代表一个趋势,那就是更容易活下来。而另外一个角度,有两类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下来。一类是特别坚持的企业,一类是特别善变的企业。但有前提,不能坚持错的。特别能坚持的企业,第一,你坚持的事得是对的,是正确的道路;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是要有资源能够坚持下来,无论是造血能力也好,还是提升效率也好,都是为了让公司更好的坚持下去。
还有一类企业是特别“善变”的企业,它可能不断地调整业务模式,但不管它怎么调,它在往更正确的、更能赚钱的、更造血的方向转。作为投资人,我个人很害怕这样的企业,为什么?他讲的故事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又变了,我永远无法给它做估值,不知道怎么样评估这样的企业;但这样的企业很容易活下来,万一它转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坚持下来就成功了。在但这两类之外的很多企业都死了,有的快、有的慢。
不管是特别坚持的企业还是特别“善变”的企业,对于创业者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目标一定要脚踏实地实现。目标虽然要高远,但是不能离自己太远,这个目标是大目标,但在实施的时候要脚踏实地。当你的心里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标,而且知道这个事是对的时,你全身心的扑在事情上面,焦虑感自然就没有了。
最后,从行业机会考虑,整个汽车车产业链包括整个后服务市场,还有很大的机会。为什么这个机会很大?从消费角度来讲,消费者对车的消费体验好吗?我一直不觉得好,比如买车前要去4S店挑,还要交定金,还要担心车是改装的。费力了好半天提到了车,心里又堵的要死,因为发现了车有点小毛病,要修,修的时候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因为不透明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零件;另外,所有和车有关的金融服务,消费者体验非常不好。
如今,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到了不是简单追求性价比模式的过程,而是到了追求体验的一个赛道。原来的溢价空间是一分钱一分货,现在则是消费者为了更好的体验多付一些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我相信汽车后市场方面创业者前途非常光明。
车和家联合创始人李铁:高效率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无论哪一行创业,你要看有没有比原来的创业者更有效率帮用户解决问题,这是长远制胜的关键。当然,在今天这个非常充裕的时间下面,效率不太能看出来,因为很多成本短时间内算不出来,比如像出行领域,它的资源无法量化,可能有一些隐形的成本。
我们现在看自己也好,看同行也好,主要看创业者是不是有过创业经历,比如他找人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创业者整个思维里规划中,它到底创建的是一个成倍提高效率的模式还只是仅仅改变一小部分。如果只是改变一小部分的模式,通常流行几年后就会在市场上消失。
比如在 2015 年时,二手车有一种模式把线下搬到线上,通过免费的方式获得流量的。虽然不挣钱,但可以用流量为平台搭建到其他商业模式,这其实就是流量模式。但是如果单纯通过花钱烧流量,而转化率较低,这样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有风险的。
另外,就财务模型来说,通过美国的模型来计算中国的企业,二手车后市场创业者一定要小心。比如通过国外新车的销售额、销量计算未来十年,会进入到二手车市场的百分比,就会发展,中国跟外国完全不一样,中国的量和机会都相对较小。
就目前形势来看,国家跟主机场希望多卖新车,二手车的流量入口有多少亿? 2005 年我就听说要变成 1000 万台,然而国家国 3 标准一出台就一下全没了,后市场更是如此。所以创业者一定要等着新能源车的机会。
创业者千万不要花钱去买用户,因为只要有个大众的牌子,它的影响力非常大。但我觉得把线下当成线上,当新能源这件事慢慢出来以后,慢慢汽车厂商会极大缩减自己的产品数量,
作为一个开发者,你会疯掉,但每个汽车厂商有五六个竞争对手的时候,慢慢二手车市场跟后市场就变成了大家可以竞争的格局。那个时非4S店体系更有效率一些,创业者更有机会从现在看,非常长的链条就是厂商、批发、4S店,这种可能是最有效率的。
而对于新能源车这个赛道,至少在未来 10 年之后,可能才会有一些竞争, 15 年之后,才会进入到像今天的汽车厂商一样,像电子商务起来一样。新能源智能车这个行当,到 2025 年就会达到六七百万的产量。
但在实现的过程当中,很多创业者失败在战略选择和战略执行上。战略选择是什么呢?比如选择做跑车,基本上三年、五年回不了头。战略执行更多了,比如说人才、资金,包括研发里面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美国有很多企业在执行上出问题,车上市就着火了,然后他就失败了。
六通信息联合创始人李峰:造血能力应对财务风险
对于如何能活下去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造血分离。无论是服务大客户还是小客户,都是有成本的,都会有相应的收费。
所以,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造血能力非常重要。六通公司的创始团队对整个财务风险、财务管控有一个比较高的认知。
一个简单的例子, 2014 年、 2015 年,市面上汽车保养领域非常热,我们就此做了一个商业调查,发现从整个商业模式来讲,汽车保养可能走的是C端,其实玩的就是资金。换句话说,这种类似于O2O模式,通过业务补贴或者是补助建立的商业发展途径并不具有造血价值。
去年六通孵化了一个项目,那就是从软件加智能硬件加相应的一些大数据的服务,为这些传统行业做升级。
因为站在从业者的角度,如果全部革他们的命,这些人怎么办,有数据显示整个维修企业在去年 46 万家, 2017 年因为环保和各个政策的收紧,最后的数据是 38 万家。
38 万的小微企业,如果我们都革他们的命,这些企业怎么办?于是我在想一个问题,既然我自己不做,我完全可以为他做赋能,为他做服务商。
所以从去年开始,六通服务 18 个省的一类二类三类修理厂。虽然现在有各种厂家体系,但是社会是离不开这些路边店、夫妻老婆店或者第三方店,如果能为这些企业服务,让它有更高的效能和效率,价值也会很大。
怡安沃泰创始人刘啸:抱大腿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活着是真不容易,活在当下不见得会看到未来。很多没有踏上创业路的人,觉得创业比打工轻松,其实不然。
最初阶段,并不需要创业者有很强的管理水平,但是一定要有很强的改变现实的能力,提高效率和获取资源的能力。
比如,很多特别聪明的人,名校毕业双博士等,还有估值到五亿美金,做了好几轮的融资的公司,但目前现在都没有了。这些人去哪了?去了一些大平台,因为大平台有更多的资源。这说明什么问题?作为一个创业者,要有解决资源和问题的能力,如果你解决不掉,创业者就要想办法。
还有,如果创业者发现走错了路,一定要冷静暂停,停下来就是最正确的。有一位创业者经历过四次转型,每次转型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心思,现在市值已经非常高了,规模也非常大,也有不错的盈利。
因此,对创业者而言活下来非常重要,要有一个很清晰的判断,不能胡乱坚持。如果能找到好的资源,抱大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说融资。虽然融资不是绝对,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叫晴天修房顶。比如,一些共享自行车出事的原因就是把钱花的一干二净,原因是创业者对未来没能看清楚,没有认真思考作出准确判断,没有认真去考虑后面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没有认真想清楚未来的创业者注定要失败,是很难活下去。
创业过程中风险太多了。刚刚创业的死于模式、死于团队;做到一定规模的,死于资金;做大的,发生了不可预知的事,还有死于政策的。有些公司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死绝,但是在挣扎着,其实已经不可能再拿到后面的资金,也不可能再继续长时间的存续下去。
比如,在政策方面,打擦边球的对于创业公司是很危险的,作为创业者,不必冒这个风险,这个钱可以不挣,一定要安全。
好多创业者认为拿到钱一定非常快速。确实,拿到钱非常开心,但马上面临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干,这时候创业者要找到赚钱模式,要控制好成本和规模。有了赚钱的目标后,就会更加专注方向,公司利润上涨时,创业者心情也会好很多。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根据当下情况做调整,专注、明确目标。
首泰金信投资合伙人刘冲:以不断调整的心态应对风险
实际上对于创业者而言,安全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前几年,一个公司如果有几亿人民币销售额的时候,它可能它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公司,现在是,当行业中出现了大巨头之后,估值一个亿的公司和几个亿的公司都是危险的状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做出一个生意,可以迅速到达安全期;但从另一个角度哪怕是独角兽存在,有可能对几万亿的公司来说,很快就会坍塌掉,这是一个机会,它优胜劣汰的速度比以前还要快。
第二点,实际上有很多企业,还处于一个变与不变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维调整好。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创业者的禀赋都有历史原因,这个禀赋会让他做早期的一个增长。实际上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调整所有产品和服务。
创始人要一个通透,因为只有在通透的状态下,你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危险来自于什么地方,在变与不变中要坚持自己独特的点,然后把自己产业的烙印烙的更深一点。
从投资角度而言,汽车配件达成交易有天生的门槛。如果技术不过关,前期那些东西也会变的比较危险,后续基本商业逻辑不存在的时候,后续也就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
我觉得本身资本也好,互联网也好,有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可以存在于汽车后市场当中,但同时,创业者还要有一些个性的东西,可以把共性转化成价值,我觉得这是大家要关注的一个点。
对企业来说,最开始如果想要做一个产业的生态公司,要加强技术储备,如果找到了一个市场的时候,你可能更需要积累资源,需要前瞻性的去累积一些对目前的生意没有用,可能未来是你的高壁垒,或者你拓展的时候特别有用的东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汽车行业创业者如何从“冰与火”中活下来?
热门信息
阅读 (1650)
1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593)
2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507)
3 2016校招Android开发,一个非重本应届生的坎坷求职路阅读 (1281)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257)
5 做老板最高境界:谋局者,越清闲越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