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曾说过:
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往往成不了大气候。
项羽赢了刘邦无数场,战术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却在战略上一败涂地,最后输了一场便只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此为明证,亦是警钟。
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如果你想成功,想要打造一家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实现改变世界的梦想,你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走上创业这条“不归路”,那我们建议你一定要看看周鸿祎通过20年经验的系统总结,他会用“过来人”的经验一一为你解答。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周鸿祎《极致产品》中的精彩内容:
1、无畏是创业者的本质
由于我们对创新充满了恐惧,所以现在的商业社会普遍缺乏创新。对于做产品的人的来说,大多双商俱全,但唯独缺少一样关键的东西——强大的内心,或者说无所畏惧的勇气。
自古以来很多故事都告诉我们,富贵险中求或者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变相也反应了想成事需要勇气。产品的创新同样需要勇气。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惧怕失败、惧怕失去、惧怕丢人……
所以,中国人都会有从众心理,比如说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吃饭,我们会先看哪家饭店人多;购物时我们会优先选择“销量”。那么放到产品上来说,就是不愿意进行产品创新,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也正是因为我们缺少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所以从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商场如战场一般残酷,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更是异常残酷、激烈。如果创业者没有办法从军事中领悟到一些创业真谛,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就会比较薄弱。
几年前,我在北京买了500亩山地(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建了一个训练营,聘请了许多从特种部队退役的战士。360新入职的员工以及我打算投资的创始团队成员,我都会将他们带到训练营去参加训练,男女一律平等!
许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做这件事,答案很简单,通过特种训练能够清晰的看清一个人的人品。
真正的产品人和创业者不能因困难而退缩,更不能被困难打倒,而特种训练的压力极大,通常情况下普通人与退役战士较量,输多赢少犹如家常便饭,这就需要参加的人员要勇于面对屡战屡败的局面。看似简单,做起来非常困难,当然坚持下去这就是成长。(正如沈海涛老师所说,成长是通过外力击碎后的碎片重组!)
这是我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看这些人在不利的情况下,还能不能保持“亮剑精神”,以及不怕困难和失败的“无畏精神”。
很多公司都喜欢强调团队协作、不怕困难,这其中也包括创业公司,甚至氛围更浓!在我看来这些都比较空洞。有些人口头上说的很好,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便会原形毕露,先不说合作与团结,就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也没有!这种人带的团队是不可能走向胜利的。
在对练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优秀的产品人和创业者各有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也不一样,甚至很多首席执行官直接跟我说自己不喜欢暴力。然而意外的是,这些优秀的人拿起枪后没有一个轻言认输,都是不干翻几个“敌人”不下场。
虽然这些人在枪法和实战经验上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我看重的却是他们永不服输的勇气和精神。
很多人说我是一个“斗士”,我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场战斗:和天斗,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断探索前行;和地斗,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满足有中国特色的用户需求;和自己斗,积累经验,越挫越勇。这三者的结合体,便是我一直强调的无畏精神。
2、不装、不端,有点“二”
我总结了7个字:“不装、不端,有点“二”。”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是我一直弘扬的创业者精神,且让我分而论之。
1)不装
什么是“不装”?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然而,“不装”也代表着跟人沟通、交流要坦诚,要讲诚信。
人无信则不立。现在很多创业者说话都很“虚”,甚至有些创业者在公开场合宣称,当初的某种承诺只是“玩玩而已”,这种理直气壮令人难以理解。
在我看来,创业者或产品人,不仅需要激情、专业技能,而且更不能靠吹牛造就成功。有些产品为什么没有未来?不是产品出了问题,也不是产品人的能力出了问题,而是产品研发人员遗忘了最根本的东西--诚信。
2)不端
什么是“不端”?就是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别把自己当成功人士,要把自己放空。
说实话,我不是共享单车的典型用户,基本上没有骑车的机会。如果以我的角度出发,我就不是共享单车的目标用户,但是这并不代表共享单车就没有市场需求。
对于很多员工来说,地铁、公交之后的最后一段路程,确实有骑车的需求。我常常看见,很多人都在骑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说明共享单车打动了用户的心理需求,但我并没有彻底转变自己的思维,毕竟我不骑车。
直到有一次去杭州,杭州的出租车会在下午四五点钟交接班,打不上车的心情让人痛苦,因为整整2个小时都没有打上车,看着身边一辆辆共享单车,我连抢车的心都有了。这时我就明白了,对于共享单车这个产品,我并没有将自己放空,没有放下有车一族的架子,还是有些“端”了。
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背景都不相同,这就导致你很难用“同理心”去揣摩用户的真实想法,从而使你对用户需求的判断发生错误。只有“不端”,才能让产品人更贴近用户和市场,研发出能够真正帮助到用户的产品。
3)有点“二”
对于很多人来说,“二”是个贬义词,但我认为“二”是一种大智若愚。比如阿甘,坚持自己的行动,又或是乔布斯那样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从当时来看都有点“二”的成分,但伟大产品的研发者大多都在旁人不屑的眼光下和不被关注的寂寞中成长,最终颠覆世界。
同时,“二”的精神也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就是要想别人不敢想,不从众。
大多数的创新,最初都被世人认为是离经叛道或是有点“二”,但不懈的坚持,有点“二”的人往往能成为行业老大,非主流也有可能成为主流。
要想成功,你的思维不能和常人太一致,需要有点“二”的精神。世界上的成功者仅是少数,如果你的思维模式跟大多数人相同,成功的概率可能就会小很多。
所以,请告诉自己:如果能够舍弃现状,不怕失败,永远保持无畏的探索精神,你就有可能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有点“二”的道路。
3、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人
一个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取决于人。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你的团队出现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情况,就说明你的管理出现了问题。
伟大的企业,都应该有“宗教般的文化”。倘若你做好了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企业文化应该一直都是关键因素。
我认为关键在于以下三大要点。
1)不能以发财为目标,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
我在互联网行业从业了很多年,从来没见过一个为了解决财务问题而走到一起的团队,最终又能够走向成功的。这样的团队如果遭遇重大挫折,就容易悲观失望,又或者面对更大的利益诱惑时,团队就容易崩离瓦解。
我曾统计过一份与我共事了5年、8年和10年以上的人员名单,看到名单后我很感慨,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出最牛的互联网产品,让用户的互联网生活更方便、更安全,有了这个目标,大家才能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相反,如果当时我跟他们说“出来跟我干吧,发财后咱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估计他们不会跟我合作这么长时间。
2)用激励机制将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我从不希望员工单纯是奔着钱来的,那样团队中的投机分子就会很多,另外一方面,我也一定会替员工考虑财务问题。毕竟理想主义者也要养家糊口,要过一种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让这些愿意为企业燃烧青春的人能够分享未来的收益。否则,财聚人散,更别提未来了。
我觉得,用股权、期权制度可以把团队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唯有如此,理想主义才有生存的土壤,团队的思想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找合伙人一定要找最优秀的、最会学习的人。在问题发生时,合伙人必须懂得问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互相推诿。合伙人之间必须既能充分信任、彼此尊重,又拥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你的合伙人甚至会比你的爱人更懂你,只需一个动作或一个决定就能充分理解你的意图,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遇到不可多得的人才时,我一定会把他变成合伙人!将他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绑定在一起。从员工转变为合伙人,这种转变更好地解决了投资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分享问题。这些股东拥有职业经理人和事业合伙人二合一的身份,既为股东打工也为自己打工,与公司的利益高度一致。
3)解决新老交替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我从未见过某个团队一成不变地走向成功。解决新老交替问题的最好方式,还是激励制度。
我常对投资人说,把新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样做事才会有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所产生价值,要远远超过那些被稀释掉的价值,这就是我所谓的“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公司不是只靠一两个创始人就能搞定的。一个好的决策者应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去创新和调整架构,加快信息的流动,从而提高决策的速度,要在公司里培养出更多的小首席执行官,培养出更多的产品经理和业务负责人。
4、对失败宽容以待
99%的创业都会以失败告终,成功只是偶然。既然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那我们自然应该对失败宽容一些,容忍失败,甚至崇拜失败。
我们从小就知道“胜者为王”的道理,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依旧是崇尚成功。谁有钱,谁的企业市值大,谁就是大家追崇的对象。媒体也总是把荣誉、曝光机会献给那些成功者。
为什么人人都愿意去听成功者的声音,或者是他们的想法,其实核心原因是我们渴望成功却又怕自己遭遇失败。
每个成功者光鲜的背后,都有着无数的艰辛和失败。每个无畏探索的人在最初,等着他们的更多是不理解,或是“异类”;但往往在其获得成功后,大家才会去理解他,认为之前所做的都是对的。看看马云,便知道了。
马云是我相当尊敬的一位企业家,在他刚开始做电子商务时,很多人这其中也包括我,都不理解他。因为不理解,所以错失了一次与他合作的机会,现在想来还是很懊悔。(就像沈海涛老师说过的,所有商业都是对未来认知的变现。)
今天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坐在家中买到所需商品时,请不要忘记,当初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是如何在大多数人的不认同、不理解中坚持下来,摇摇晃晃走到了今天。
5、调整心态,重新再来
创业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成功者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意而一蹶不振,而是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选择另一条道路重新开始。
只有在失败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并付诸行动,失败才能变成成功之母。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丧失斗志。正是因为失败,才会有总结,才能不断去改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重要的是不要被错误打倒,内心的强大才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同时在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公司内部,我比较反对做评论家。评论家总是站在云端,很多抽象的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只是用“肺”在说正确的话。比起这些,我更希望大家彼此之间能够分享曾经做过的一些错误决策。
此外,我也非常反对成功学和各种心灵鸡汤,这些故事往往都经过修饰和加工,只告诉你成功者光鲜艳丽的表面,但是艰辛、困难都被深深藏起,唯一的结果是让不明真相的人顶礼膜拜。作为过来人,我认为应该将一些失败的东西分享给读者,让后来者更好地避开浅滩和暗礁。
在这个行业里,我算是最大的失败者,甚至做过一些很荒唐的事情,也做过很多错误的决策,但我摔倒了还会再爬起来。所以只有不怕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有可能真正地坚持做企业、坚持做产品。
成功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东西,真正能够总结的是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曾经犯过多少错误。历史不能重复,错误说得再多也是为了复盘。奉劝大家两句话:第一句是“创业不要只盯对手,一定要盯住用户需求”;第二句是“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
作者|沈海涛,拥有六年美国硅谷投资人的经历,二十年投融资操盘实战经验,百余家企业资本运营操盘手。分享企业成长背后的逻辑、财富增长的故事,操盘的真实案例,助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大家剖析企业基因,解读资本密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要发发网_我爱技术网 > 一位成功人士用20年创业经验给创业者的建议!
热门信息
阅读 (1650)
1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593)
2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507)
3 2016校招Android开发,一个非重本应届生的坎坷求职路阅读 (1281)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257)
5 做老板最高境界:谋局者,越清闲越赚钱